開啟主選單
首頁
隨機
登入
設定
關於偽基百科
免責聲明
偽基百科
搜尋
「尛」修訂間的差異
← 較舊編輯
較新編輯 →
尛
(編輯)
於 2007年6月26日 (二) 14:53 的修訂
增加 666 位元組
、
2007年6月26日 (二) 14:53
無編輯摘要
於 2007年5月19日 (六) 21:16 的修訂
(
編輯
)
123.194.68.185
(
討論
)
← 較舊編輯
於 2007年6月26日 (二) 14:53 的修訂
(
編輯
)
(
復原
)
Ray90910
(
討論
|
貢獻
)
較新編輯 →
[[分類:閩南語]]
本字歷史:
此自是在娼頡造字時,所造的第一批文字中的其中一字,在中國歷史中已流傳千年,可說是古老的文字。在當時文學鼎盛的春秋戰國時代,此字在文人之間蔚為流行,因為此字能以充滿文學氣息方式辱罵別人,但在民國初年的新文化運動所提出的白話文運動中,此字慢慢的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比較霸氣隨意的「三小」。近年來,有許多古字復甦運動中,所提倡的就是把此字復元,其實,我國正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此字為國際通用字,這是在美國911事件後,國際發生的一件大事。
Ray90910
5
次編輯